近日,客居日本东京的王娟在日文社交网站上发现,东京一家旅游团体正在召集游客前往中国一个叫光雾山的地方看雪景,获得不少日本旅游爱好者的响应。也有部分游客在帖子留言中提出一个问题——“光雾山在哪里?”
光雾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境内,是当地知名的避暑和度假胜地,拥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的动植物,森林覆盖率达97%,空气质量长期处在90%以上优良率,年平均气温16.2℃。
秋冬两季,恰好是光雾山最美的季节。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甚为罕见;深冬,森林披上轻纱般的银装,犹如置身北国。
近几年,光雾山的知名度已从四川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吸引了许多境内外的游客。
“我没办法想象,竟然老家都已经火到日本了。”王娟说,她是四川巴中人,此前家乡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闭塞和落后。为此她早年只能告别故乡到沿海发达城市谋生,结婚生子,后随丈夫一起到日本经商并定居。
她记得,此前日本游客大多青睐上海、西安、成都、深圳和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她从未想到今天会把自己偏远的家乡列入旅游清单。
“只能说明巴中确实变化了。”王娟说,这也勾起了她的思乡之情,她决定暑假带孩子回故乡走走看看。
近年来,巴中努力求变,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文旅、石油、天然气等优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极大改变当地经济和社会面貌,呈现出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巴中,这个曾经的“闭塞”城市正在悄然起势。
从成都坐动车出发前往巴中,沿途秀丽的山峦,宁静的河流和热闹的城镇一闪而过,驶入巴中地界后,眼前沿途的风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高山深谷,蜿蜒河流,既有北方的雄伟壮观,亦有南方的秀美温婉。
巴中曾是华夏文化南来北往的重要“要冲”,拥有贯通秦巴的重要交通体系——米仓古道,它北起陕西南郑区,南经南江县至巴中市所在地,全长250公里,因穿过米仓山而得名,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秦末一直沿用至新中国。
由于地处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远离省会成都以及区域经济中心,让巴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在交通运输和吸引投资方面存在很明显短板,对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掣肘。
“这也是历届党委政府很头痛,也努力在想办法在解决的事。”巴中市一位党政干部称。
2019年10月26日起,成都至巴中开通往返动车,从此巴中结束没有动车的历史。
近年来,巴中通过大力建设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限。伴随广巴高速的通车、巴陕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恩阳机场的通航以及高铁的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巴中重新成为北上出川的重要通道,并成功跻身成都、重庆“2小时经济圈”。
如此一来,巴中从此前交通末梢转变为区域交通枢纽,其区位优势正在凸显,投资者也随之而来。
“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机。”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铭创)生产总经理刘飞称。
巨星铭创位于巴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巴中经开区),它是一家综合性的建筑幕墙系统企业,被视为“巴商回家”和“返乡投资创业”的典型代表。
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1974年,巨星铭创的董事长黄波生于巴中恩阳区群乐镇,曾在江苏常州短暂打工,历经多次创业终获巨大成功,巨星铭创的产品成功应用于全国知名重点项目,包括销往许多国家。
“我们老板是很重视家乡情怀的人,他在江苏常州办公司时,若家乡有人想去厂里上班,他都会想方设法安排。这些年来,他也资助了老家许多低收入家庭。”刘飞说。
2021年,黄波决定返乡投资设厂,他在巴中创建了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这也是该企业在中国西部顶级规模的铝制新材料生产基地。据统计,该公司2023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2024年全年订单将超过8亿元。
“随着家乡经济环境的改变,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刘飞称,当前公司数百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是外省人,其余皆是巴中本地人。
“跟我们合作的不少国企已把重心转向西南地区了,我们也是顺应市场发展形态趋势。”刘飞称。
像巨星铭创这样落地生根的企业正在日益增多。在距离该公司不远处的四川伍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伍库智造)生产车间里,机械设备轰鸣运转,工人们埋头赶制灯具产品。
此前公司管理层在挑选西南工厂地址时,巴中并不在考虑之列,而是相邻的达州和广安,为何最终决定落户巴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巴中行政体系和营商环境给他们留下了良好印象。
2022年2月18日,公司与巴中经开区签署协议,6月30日进场开工建设,2023年5月28日上午正式投产。
“我们员工全部来自巴中本地。”伍库智造行政经理吴钰说,现在公司订单充足,运营状态良好。
巴中经开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当前已有数百家企业入驻,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石墨新材料、建材家具、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正在成为巴中的经济中心和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巴中经开区新签约了28个项目,总投资130.3亿元,其中引进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123.3亿元。
为何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投资者,纷纷把投资目光和生产制造基地放到西南边陲的巴中呢?
“巴中储备和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上述党政干部称,巴中是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大市,此前大批劳动人口前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城市务工,成长为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当地政府也会定期举办培训班,提升他们专业能力。
长此以往,巴中已成为拥有优质劳动力的聚集地,据统计显示,巴中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占比为11.87%,这对制造业的投资者极具吸引力。
2024年6月,四川欣伟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伟电子)与南江县签约,在当地投资建设磁性元件制造基地,该公司管理层决定到此投资的理由很简单——“政府办事效率高。”
“我们提到的任何事都能及时办理,绝不会拖延。”欣伟电子技术负责人刘妙旺说。
刚落户不久,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欣伟电子既要忙着盖新厂房,又要着急试生产。见此情形,当地政府立刻在园内协调了临时厂房供公司使用,因此在投资仅两个月时间,公司便投入试生产,几乎无缝衔接。
据封面新闻报道,2024年1月31日,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履新第4天,他就邀请50余家企业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后,他当场表态,竭尽全力、用尽心力,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为了让到此创业投资的企业“有感有得”,巴中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座谈和政务服务活动,尽量做到“有求必应”,让每家企业的诉求“被听见”,发展和努力的成果“被看见”,此外还要求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
“为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公安系统也要为此保驾护航。”巴中市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称。
“以前招聘生产线工人很头痛,在巴中却轻而易举。”刘妙旺说,近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办厂,每年最大困扰是招人,但在巴中却没这个困扰,每天都有人主动上门求职。
“这让我们能在大批求职者中优中选优。”刘妙旺说,最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前来应聘的大多是年轻员工。
“现在广东进厂的员工已趋向老龄化,年轻人对制造业已没任何兴趣了。”刘妙旺说,当前工厂大多是全自动化设备,故此对员工的年纪、文化和学习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刘妙旺说,现在公司有很大订单量,势必会要求每位员工高效地完成任务。
“我们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带动周围房地产和汽车的销售量。”刘飞说,巨星铭创的员工薪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自然无形之中推动了周边的消费。
刘飞称,物流成本由企业的客户决定,当前部分刚到巴中投资的企业,其客户仍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此后随着西部地区的客户多起来,巴中区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巴中位于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座大城市的中间位置,距离都差不多。”刘飞说,为进一步节省物流成本,他所在企业还成立了物流公司,购买自己的车辆,并把周围车辆都组织起来,通过第三方运输平立经营,极大提高园区企业的物流效能。
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基础设施的改变,也吸引了许多新兴起的产业到巴中落户,华屹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电池生产基地、新能源车共享换电站、风电机组、低空经济产业园……
“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领到招商任务,大家的状态和创业一样。”巴中经开区一位党政干部说,她长时间驻扎外地招商引资,把老乡、同学和朋友的人脉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创造所有的可能和机会达成目标和指标。
据巴中市统计局的核算统计,前三季度巴中地区生产总值654.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7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333.29亿元,增长7.2%。其中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伴随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巴中开始把目光转向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以及发展文旅产业,借此提升城市的自信心和吸引力。
巴中是全国知名的石窟之乡,拥有精湛的石窟艺术,在城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布着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四处石窟,形成了“四龛护城”的格局,在全国较为罕见。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妙趣横生。
据记载,南龛造像,始凿于隋代,兴盛于唐,宋代至民国年间仍有少量开凿。是巴中现存顶级规模,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是我国南方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的代表之一。造像中丰富多彩的形象、精美的龛饰、艳丽的装彩使它们犹如深山明珠。
目前,南龛石窟景区已成为巴中极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它犹如大唐盛世的一座恢弘宫殿,坐西朝东分布着170多龛2700余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大部分系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龛石窟应该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盛唐摩崖造像,经历那么多朝代,却从未经过剧烈的破坏。”巴中石窟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盛明说。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曾经慕名而来,他在参观巴中的石窟文化后甚为惊讶,未曾想过这么一个小城市,却拥有如此精美而丰富的盛唐摩崖造像,最后他给出的评价是:“盛唐彩雕,全国第一”。
“每年节假日都涌入了大量的游客。”李盛明称,今年国庆和光雾山红叶节期间,经当地文旅部门的努力,吸引了很多游客到巴中旅游,几乎每个省都有游客组团到此旅游,最远还有广东、东北和新疆的游客,最远还有外国的游客,他们都为巴中的石窟文化而惊叹。
“只要是节假日,这里到处游客人满为患,从政府到景区都必须要严阵以待。”恩阳古镇管委会苟中称,当地政府已经多次对古镇进行升级和迭代,打造符合现代游客的文旅场景。
从巴中市区出发,沿高速开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位于巴中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的巴山美村私汤度假区,这里曾是一个四川东北部的传统村落,但非流动人口还不到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成为了人口外流、田地撂荒的“空心村”。
2021年底,当地政府决定引进外部团队,以《父亲》作为文化叙事和创意载体,启动“父亲原乡·巴山美村”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区项目,由政府和村集体合作开发,把双城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本和度假胜地。
“为何选定双城村呢?这里是知名油画《父亲》的灵感和创作地。”平昌县文化和旅游局一位负责人称。
1966年,年仅18岁的罗中立到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当知青,很久住在邓开选家里,跟当地村民结下深厚友谊。1980年,他用超写实手法创作了巨幅农民肖像《父亲》,这幅画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刻画出典型中国农民的形象,黝黑的脸上布满沟壑般的皱纹,手捧粗瓷大碗……深深打动过亿万中国人的心。
罗中立凭借此作品享誉中国画坛,一举成为当代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父亲》,不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国家教材,而双城村也从此全国知名。